由于国内互联网的特殊性,早期的互联网巨头都散赶上了互联网的第一波红利,那就是以消费者为主的市场。而随着红利见顶,各个互联网企业开始转向另一个产业市场,B端的云办公服务。
在消费者市场,企业只需要解决整个互联网用户的需求,而这个群体的数量非常庞杂,只要抓准其中一个需求,就能找到自己的目标群体,同时企业与企业之间并不需要太多的联系。而在云办公市场,企业之间的数据需要有一定的互通,特别是B端产业往往需要一个云办公平台,而这个平台要有与企业达成高度一致的共识才有搭建一个完整生态的可能性。
目前的互联网环境,流量代表着市场,无数的厂商都愿意先烧钱圈出更多的流量,后续再考虑盈利的问题。而事实上,此前万试万灵的C端玩法在B端用不上了,互联网几个巨头早就开始搭建自己的云办公生态圈,但至今都没有盈利,甚至长期都不可能盈利。
巨头们可以不在乎盈利问题,他们在资金上的底气让他们有无数试错成本,他们只要把握住自己的生态圈,总能摸索自己的盈利模式,但并非所有想要投入B端云办公的企业都有这样的能力。
搭建生态,也不少看哪家钱多,更重要的还是后续的服务、运营能否让用户愿意订阅续费,这才是云办公产品的盈利手段。
而国内的互联网市场由于受到了原本的C端互联网影响较深,用户付费意识较低,大部分的产品都靠着免费战略想要在流量市场挤出头,在订阅服务模式难以推行的云办公市场中,又有几家能一直烧钱免费呢?
除此之外,国内的B端服务厂商还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就如上面所说,云办公市场还没完全打开局面,不想国外的云办公市场有很多细分垂直领域。当一家新的创业公司想要踏入这个市场会发现,这个市场的竞争对手太强大了,几乎都是C端互联网巨头。
即便没有盈利,但这些巨头都已经手握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建立着自己的云办公生态,想要加入这个修罗场孤身作战很难,选择伙伴同时也被迫有了对手,也很难。
不过好在,现在云办公市场仍处于搭建时期,各家厂商也都还在摸索,在生态大局已定之前,市场还留有很多空间,许多云办公企业还有时间在这一领域试水,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更多热点资讯请持续关注云上办公www.pispower.com。